▶ 宋 洪遵 《泉志‧蚁鼻钱》: “旧谱曰: ‘此钱其形上狭下广, 背平, 面凸起, 长七分, 下阔三分, 上锐处可阔一分, 重十二铢。 面有文如刻镂, 不类字;世谓之蚁鼻钱。 ’” 郭沫若 《十批判书‧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》: “贝子兼有货币作用之后, 又有铜制的仿造品出现, 骨董家称之为‘蚁鼻钱’。”
蚁鼻钱(“紊”字)多出土于河南、江苏。鬼脸钱(“咒”字)则在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等地均有发现。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五千枚面文为“咒”字,平均约重4.37克。以出土的地点墓葬和数量上看。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(西元前5世纪),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西元前4─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。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,以后疆土逐渐扩大,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,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