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24日星期日

系列收藏之--马来西亚国会大厦1元系列

喜欢收藏马来西亚近代流通币的藏友,应该已收藏这套1元流通币最具代表性。这1元币开始发行于1971年,最初由英国伦敦造币厂制造,后来改为本国Shah Alam 造币厂自己生产,因而也就造成1971年有2个版本,这在“马来西亚流通币版别”里有介绍,之后停一段时间,在1980年又开始发行到1986年就停止。总共7年份。
其中以1982年量较少为筋币,而1985年次之。1985年发行量虽不少但市场少见,据说是因为当时云顶老虎机大量使用而消耗,美币更难得。

年份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发行量
197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,378,995
1971(伦敦版)  500,000(包含在1971)
1971(精致币)        500
1980                472,095
198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764,795
198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,550
1984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55,472
1985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01,583
1986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52,473


2020年5月23日星期六

收藏好币-----马来西亚系列

马来西亚流通币发行自1967到现在,总共有国会大厦系列(1967~1988)、大红花系(1989~2012)列以及现今在使用。
这之间几乎每年都有发行,只有1972年没有发行任何流通币,或许因为还在流通,基本上都可见到。属于稀少好币,或许就是几枚特别版别。这之间要提的是或许因为造币厂的品管问题,这期间也出现不少错币还是版别也分不清楚。这不纳入介绍。但以后是否得到藏友认同喜爱而成稀有好币?也只能等时间来证明。

1. 1967~1969年ME(直齿)5角----这是马来西亚刚发行时在英国定做的流通币。数量不多。因此这系列是值得收藏好币。目前价钱也炒得高,其中1969年的更是王中王。之后马来西亚造币厂也有发行SE(有保险沟)系列的。价值就差多了。但这之中有出现部分ME的错体币,是藏友喜爱的错体项目。喜欢收错体币者可收藏。


2. 1971年国会1角----这美币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发行量少,记录上只有32,000没,因而成为这系列中的筋币。这里面又分2版别,V1(流通版)、V2(据说是用来做套装币,但没发行成功而保留下来,所以几乎都是美品)以及V3版(应该是流通版的小错体)。其中以V1
及V3价格最好,特别是美品较少。



3.1970年国会大厦铁制1分---1970年本应铜制财不被吸铁吸附的,但这之间有发行几枚为铁制材包铜可被吸铁吸附,相信是试样币。因此特别稀少。可遇不可求。

4.1976年国会大厦铜制1分-----1976年1分币已改为钢包铜可被吸铁吸附制材,但这系列有发现稀少用铜制材制作的1分币,是用错制材还是样币无可靠就,这类不可吸附的1976年1分币是值得收藏的好币。
5, 1970年国会大厦1分币----这枚是国会大厦1分币中的筋币,因此是值得收藏的好币。

6. 1982年点版5分----这币应该是母模出错的币,当因以受到藏友认同。量应该不必1971年多。但因非这系列的筋币。因此价格会比1971年1角低。

7.1982年国会大厦1元流通币---这枚币是这1元系列中的筋币,值得收藏。


8, 1969年SE 5角-----在这系列5角流通币中,发行量最少而成为此系列筋币。



9. 马来西亚1元流通纪念币--总共有13枚大型的,有人也将第14枚小型金色的独立30周年流通纪念币也加入收藏。其中以1979年国家银行发行量最少。是这系列的筋币。











2020年5月19日星期二

銀幣戳記淺談(转载)

銀幣的戳記,是舊時錢莊,為鑑定真偽和成色,並取得信用而加蓋;每一個錢莊票號,都有自己的戳記。最先中國沒有自鑄銀幣,而是使用銀兩,當時即有不肖之徒在銀兩上偷銀,先將銀兩中間挖空灌鉛,再重新在表面補回銀面。透過貿易,西班牙於南美洲鑄行的銀幣,開始流通於中國,因使用方便,成色可靠,開始大量流通於沿海地區。但很快就開始有人在銀幣上偷銀,有偷銀兩的老方法挖空灌鉛的,有磨邊的,有用酸液浸銀幣的;各錢莊票號,在交易時,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,開始在銀幣上打上自己的戳記。


雖說銀幣上的戳記,是一種時代的見證,有其歷史價值;部分數量不多且背後有特殊歷史緣由的戳記,如加蓋藏洋等,更提升了收藏價值。但現時銀幣的收藏,十分重視品相,有戳記的銀幣,無疑大大減損品相,價格也大打折扣。因此,在早期銀幣收藏剛開始盛行時,有錢幣商為了增加賣相,以求善價,請匠人修補戳記處,再行出售。民國五十、六十年代,日本曾掀起一波搶購龍銀熱潮,日本人大肆跨海來台高價收購龍銀,一些本來有戳記的龍銀,在此波熱潮中被仔細修補;尤其日本龍銀有許多戳記,都是打在圓面的版底處,修補時只需填平版底,無須像其他銀幣還要雕刻上圖案,因此日本龍銀的修補比例是最高的,以致於連日本貨幣圖錄上在一圓銀貨部分還特別註明「修正品收集價值極低」。

銀幣修補的方式,最常見的是用焊錫填補,先將焊錫熔化,填到欲修補處,待焊錫冷卻凝固後,再以刀具修磨平整。因焊錫與銀的顏色存在差異,此法只要以肉眼仔細觀察即可看出。較高明的方法,是以銀線為填料修補,由於銀線熔點高,加工相對不容易,但因銀線和銀幣成色較接近,修補較不容易看出,唯日久後銀幣氧化,修補處與銀幣本身的氧化速度不一致,包漿看起來會不一致。看銀幣是否修補的方式,可以通過放大鏡,因修補的地方,與銀幣的接縫處,一定會有痕跡,仔細檢視可以發現。若是深打戳記的修補,可以觀察銀幣是否有特別凸起而磨損之處,通常修補就在背面的相對位置,但若是細小的戳記,此法無法看出。此外,也可透過在銀幣上哈氣,因修補處的材質多少與銀幣本身有差異,水氣消退的速度會不同。

銀幣上的戳記,隨年代的不同,有著不同的風格。明末萬曆到清代乾隆年間這段時期,中國的對外貿易,是大量的入超。這段時期,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開採大量銀礦,製成的銀幣,據說有超過一半流入中國,用以購買絲綢、茶葉、瓷器等。因這段時期銀價穩定,且中國相對富裕,因此戳記都是細細小小的,不會損傷幣面太多圖案,也不會蓋得太深。
  
清代嘉慶以後,隨著英國對清廷鴉片貿易的盛行,白銀開始大量外流,銀價從一兩兌制錢一千文上下,攀高到兩千餘文;加上因洋銀在中國流通順暢,不只中國境內,連國外都大肆仿造成色不足的銀幣,偷銀之舉也日益嚴重。因此在清代道光到光緒時期(約1820~1900),銀幣上的戳印,不但粗大,且蓋得極深,以檢驗銀幣成色是否足夠,及是否被鑿空灌鉛偷銀。因此早期的雙地球、卡洛斯、荷蘭馬劍等銀幣,上頭多是細小的戳;少數戳記粗大且蓋得極深的,是1820~1900時交易被蓋上的。而後期的墨西哥鷹洋、美國貿易銀、日本龍銀等,則多見粗大而深的戳。


光緒後期至民初,戳記又重新變得細小輕打,鮮少見粗大深打的戳,尤其是江南幣,大多帶小戳,無戳的比例不高。後來更出現墨戳,應是光緒初(1880)後才出現的。銀幣經錢莊票號檢驗成色無誤後,以墨記為戳,既不破壞銀幣的完整性,同樣能達到驗證的效果;有一說墨戳多為典當用,而有了墨戳的銀幣,很少再有其他戳記,可見在當時,墨戳就能提供足夠的保證。




2020年5月11日星期一

还在流通的钱币值得收吗???

朋友见我在收藏钱币,于是也收,但却常拿那些还在流通的钱币,问看可以收吗???

以投资角度来说,要是把尚在流通的钱币收藏做投资,应该要亏大了。因为硬币一般可流通20年才会回收,而纸币或许十年吧。也就是说。收藏尚在流通的钱币,基本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升值。要等到停板市场上少见后才慢慢升值,恐怕还得等多好几年。加上每年的通货膨胀。。。
简单的说,要是把现今尚在流通的钱币收藏他几十年,赚其升值的差价基本是亏本的。

就看看目前1960年的女皇1角或48年的男皇,目前也只值市价3~5元。表面看升值了不少,但当时1角钱就可买一碗面条。现在4元才能买一碗面条。。基本能换取的资源没增加,只是数目增值而已,但恐怕还亏了时间。

要是如此,是否就不收尚在流通的钱币吗???
那倒不一定,个人觉得可选择性的收,也就是收那些升值潜能高的品种。
1.选择发行量或年份少的来收---物依稀为贵的到来,同样1角的币,买来是价格是一样的,但经收藏同样时间后,年份稀少的那枚,价格就会高过量多的。比如国会大厦1角钱1971年。发行时收也是1角。但30年后的今天。其他年份也还是值1角,但1971年就值几百元了。。

2.选择将要停板全新的来收---流通币一般会在新版币发行后,慢慢淘汰旧版钱币,甚至回收到停止流通。当然这是几十年过程。要是您刚好在这交替时段收藏这些开始回收的钱币,那在收藏时间上会省下几十年功夫。比如国会大厦系列的硬币,在流通市场开始少了,目前收藏应是时机。而大红花系列,则可选择稀少年份或美的收藏。。当然还需要投入一段时间。

3.选择特别号码或补号来收---猎奇心态在收藏界里是有价值的,在流通币中如看到特别号码或稀少补号(哈。。近来发现马国纸币补号补得特别多已失去猎奇诱惑了)是可以收的。

4.选择错体错版的来收---同样是猎奇心态来收。但马国第三版的硬币错体币特别多,不排除里面员工私带出来卖,导致不稀奇了。所以在收藏时要注意是否值得。

其他的,我想就拿来买其他钱币收藏或许升值得更快。当然你要收也可,就当储蓄了。


2020年5月5日星期二

常见的粗仿币

要是你发现本身收藏的钱币和以下一样,那可能会是假币,除非你的币比以下精细有立体感,那有机会是真币。
粗仿假币容易确认,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式来分辨,要是其中1项符合就有假的机会,要2项或以上符合就可确定假。
1.放在平面(最好玻璃)然后压边看是否不平,粗仿币一般不平。
2.秤重量,银币标准重为7钱2分(约26.6~27克)之间,要是重量相差超过4~5%就会有问题。除非这银币标准重量不一样。
3.轻敲币边与真银币做比较,要是声音不一样就要小心。
4.粗仿币制作粗糙没立体感也没神韵,真币会很活。


注:现在科技发达,很多新的高仿基本上都可克服以上辨别方式,因此不能说没以上状况的币就是真币哦。还是得请有经验的前辈过目评鉴或者送去鉴定才能判断了。

当然。以下介绍的都为197X年代制造的假币,多少铜包银。当时网络不流通,信息缺乏。很多老一辈的都上当,包括我自己。而且很珍惜的留给了下一代。。等到现在网络信息发达,资料取得容易下才发现假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