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8月22日星期四

看粮票说故事

闲来无事,喜欢翻开收藏的粮票册子,看看粮票上的文字,去感受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,还真是乐趣。
粮票是中国文革时期的智慧产物,更记录了当时物资严重缺乏的状况,中国人民是如何渡过这艰难时期,了解历史是让现代人有个借镜,有个启示或者警戒,不再犯同样的错误,学习成功的案例策划未来方向。现今的中国,已是经济强国,人民是否因为以前没有,现今才大量的掠夺挥霍浪费,还是应该回顾过去,好好珍惜现今所拥有的?真感慨人类的思想,在短短的50年光景,竟然可以有这么大的变化。
文革时期,中国因封闭国家,不与其他国家交往,但却因经连连战争才立国,经济生产等都已严重破坏,物资严重贫乏,又不对外引进,自能自己生产。在这样恶劣条件下,人民的衣食住行必先解决,也不知是哪位智者,发明了粮票这机制来监控分配有限的资源,不受有钱人囤积炒卖,人人平均取得才渡过这艰难时期。
当时就算是达官权贵有钱人,人人平等分配粮票配额,简单说每月每个人可分配到3斤米,那就算高官有钱人也是一样,在买白米时的交出3斤米的粮票与钱来买,要只有钱没粮票,抱歉。不能卖。因此,每人每月最多只能买到3斤米,在物资缺乏的当时而言,粮票比钱来的更有价值。也因这样的机制,让当时中国渡过了这非常时期,才得以现今的发展。
粮票起于1955年,至于1993年,前后接近40年。在摆脱后,中国经济20多年时间,就发展到今天这地步。惊讶其发展的神速,更感叹人民思维的改变。
粮票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起着关键的作用,更是当时经济状况的记录,应该是非常有历史收藏价值的产物。但粮票至今依然无法取得收藏群众的喜爱或关注。我想主要因素在于其种类繁多,除了国,省票能有比较完整的记录外,接下来的市,乡,镇,村等杂粮生活用品票据,都难取得完整记录。因此在收藏起来就是模糊,烦杂。所以难引起共鸣。
一下就看看粮票有哪些。。。。

这是省政府发的粮票,这是粗粮票(应该是动物吃的吧?)

这是军用的柴油票

这是全国通用的粮票

一般省政府发行的粮票,这是细粮票

这是布票,购买布使用的,注意看其中连寸也用上,也就是只能买几寸布而已,寸票应该是买布条绑头吧??还是剪小块带孝什么的。



结婚是大事,当然会添些东西,这是专门给结婚者买棉胎的,应该是做新棉被枕头吧??

过年加菜要多用油,所以也给出过年买油票。这么细的民生问题都要考量

鸡蛋呀鸡蛋,最好的补品,但也得有鸡蛋票才能买

想杀鸡也得有鸡票才买得到鸡

婴儿太小要吃奶粉,所以也要奶粉票

猪油也要油票买哦,不是像现在买猪肉送的

一些比较没钱的县市等,粮票也只能用便宜的纸张简单制作,我在想,当时不知有没有假的粮票???

剪头发也要票,这应该是单位里面自己用的

买火柴也要票,妈的,要是风太大被吹熄几根只能倒霉了。

白糖要票买,这是出1年的用量,每个月就剪那个月份去买就是了。要是落了全年没糖吃。

肥皂的全年粮票

刚出世婴儿奶粉最重要,所以这还分周岁以下不同成分的奶粉票

这是壹周岁以上的全年奶粉票。可要收好好哦,不见了就得用母乳喂了,但据说很多穷人当时自己孩子喂奶粉,母乳当奶妈为有钱人家孩子
上海比较大城市,购粮都有个记录本好审查
全年的米饭就在这啦。

产妇坐月子需要用更多的油,这应该是给买麻油的吧??



车子用油也要油票

脚车也得分配,别以为有钱就可买多多辆

侨汇票,外侨回国吃饭的粮食也得分配。没特别优待

2019年8月11日星期日

收藏中国铜币如何挑?(转载)

近代铜元的发行流通虽然只有短短的30余年时间,但其数量之浩繁、种类之庞杂、版别之众多,实在令人叹为观止。现简要介绍几种最为简单易学的挑选方法,希望能对初集铜元的泉友们有所帮助。
  
  看铸造币材。铸造铜元的材质当然是铜,各种铜元中以红铜元最为多见,黄铜元少见。有些省份为降低成本多得利润,大铸含铜成色较低的黄铜元,如“大清铜币”中心“宁”字二十文、奉天光绪铜元等黄铜质居多,红铜元反而少见。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白铜币伪品,一般采用在普通铜元表面镀镍的方法伪造,但不甚光洁,砂眼气泡较多,边缘无齿,币身较薄,不具样币特征,不难辨识。


  看面值大小。铜元面值有很多,其中以当十文铜元最为常见,而当一文、二文、五文、二十文、五十文等面值铜元都值得留意。“光绪元宝”四川当三十文铜元,因面值不符合民间习惯,随铸随废,存世仅有十余枚,非常罕见。“大清铜币”宣统二十文、“光绪元宝”广东五文、江南甲辰“光绪元宝”二十文、河南省造民国双旗五百文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。但也不能一概而论,如民国四川铸造的“四川铜币”当二十、当五十、当百者却属常见品种。 


  看铸币工艺。铜元一般采用机器铸造,故称“机制铜元”。但有些地方因买不起机器而因陋就简铸币或民间土法私铸,产生了不是机制的铜元。如采用传统翻砂法铸造的“砂版铜元”,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币以及手工打制铜元等。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元,多是过渡时期的产物,铸造数量不多,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。另外,铜元一般中间无孔,因此发现中间有孔,特别是方孔的铜元值得格外留意。


  看是否错版。铜元常见错版形态有:1.英文错误,主要有字母写错、单词拼错等。如将单词“PROVINCE”(省)错拼为“PROVINEC”等。2.满文错误。如四川官局造“光绪元宝”铜元,上缘纪地“四川官局造”,中心满文却为“宝福”(福建铸钱局)。3.正背面图案错配。如“光绪元宝”背错配大清龙图,“光绪元宝”湖北造背错配广东飞龙图,“大清铜币”宣统乙酉年造背错配“光绪年造”字样等。4.阴文图案。铜元币面文字大多为凸出阳文,也有极少数会有单面阴文图案出现,这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。5.合背、合面铜元。 


  看是否有齿边。一般情况下,铜元侧面是没有任何纹饰的光边,轧有齿边的铜元绝大多数属于样币性质,值得收藏。但“光绪元宝”江苏十文和民国十五年的四川嘉禾铜元中也常见齿边普通品存在,这属例外。 



  看品相。品相被称为是“收藏品的生命”。品相的好坏,不仅影响到收藏品价格的高低,而且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的问题。铜元图案文字清晰、无磨损,表面平整光洁,边缘无明显撞击痕迹等,基本可算得上好品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