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5日星期五

女儿的礼物

这是我第二次因为女儿而流泪,第一次是在送她登机到台湾念书时,不舍得她离开而让眼泪偷跑出来,担心她第一次自己乘机出国,担心她将独自面对未来,担心她的一切的不舍泪。

这次的流泪,是在收到女儿送我2015年生日礼物晚,临睡前伴随虫鸣的夜里,背靠床头看着那份礼物时心在流泪,是一种如释重担,温馨,得到回报而感动的泪,因为这份礼物是她毕业后正式上班领薪水买来送我的生日礼物,对我来说意义非常不同,小学时候没钱,她用画画或做手工卡片送我,在中学自己有些储蓄买小礼物送我,在这成长过程没忘在生日或父亲节给我祝福,已是感动,这些我都把它珍藏起来,是她的贴心与心意。

今年她用薪水买了这份礼物送我这对我来说,不只是代表她的贴心,更代表她已真正自立了,也表示我完成做父亲的天责而可放下重担,更自豪能有这贴心的女儿,那种放松,那种完成,那种喜悦的泪油然在我心里溢出,感到好满足。

写这文章,是想表达对女儿的感情,更希望作为儿女的也能适时表达对父母的爱,毕竟,往往因忙而忽略了,想表达时却错过了,或许彼此间就因少了这份贴心而少了温馨,少了幸福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5年12月23日星期三

中国银锭

银锭,中国古代货币,即熔铸成锭的白银
重量不等,因此以“两”为主要重量单位,故又称银两
始自汉代,其后各代皆有铸造,但流通不广。至明代盛行,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。直至清朝,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。
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,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,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。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,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,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。
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: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—220元左右;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—800元;北宋朝中期600元—1300元(或1000—1800元);盛唐时期2000—4000元。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,价值过高,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,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。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,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。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,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,由于地域不同,铸造工艺流程不同,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、形式多样、名称繁多,现介绍一枚江西五十两方形银锭,与同好共赏。
银锭基本分为:
一种是宝银,呈马蹄形,重50两 
第二种是中锭,多为锤形,重约10两,又称小元宝;
 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,形为馒头状,重一二两,也叫小锭;
  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,有滴珠、福珠等称谓。







2015年12月18日星期五

美国造币厂代号


CC = Carson City, 
S = San Francisco, 
O = New Orlean, 
= Denver, 
沒有mint mark 費城